陀螺效应对旋挖钻机(旋挖机)性能的影响
旋挖钻机(旋挖机)在钻孔作业时,钻杆要将动力头的两个作用力传递给钻头,其中一个是圆周方向的旋挖扭矩,另外一个是轴向加压力。由于钻杆和钻头均是旋转体,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会导致陀螺效应的出现,进而使旋挖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钻孔倾斜和桩孔垂直度不良等现象,而对于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国内外专家学者没有统一的定论,陀螺效应在旋挖钻机中应用时的破坏机理则有待于被揭示。
陀螺理论基本原理:
高速旋转的刚体称为陀螺,它主要具有定轴性、进动性和章动性三种运动特性。陀螺理论是应用陀螺的力学模型——定点运动的刚体和陀螺模型(框架陀螺)来建立陀螺的运动微分方程,并研究它的一般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陀螺理论在航空,航海、航天工程以及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
陀螺效应对旋挖钻机性能的影响:
根据旋挖钻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可知,钻杆是由动力头提供动力,通过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使其快速旋转,并与钻头一起工作达到对地面进行钻孔作业,但由于陀螺效应结果使由发动机提供的动力并未完全用于对地面的钻孔,而是将其转化为陀螺力矩作用于机架上(整机)。这样就损失了一部分发动机的匹配功率,使与机架连接的部件受到附加荷载或损坏,造成旋挖机的牵引性能不能正常发挥,经济性下降。旋挖钻机的稳定性主要指其在工作时不发生侧滑和失稳倾翻的性能,而陀螺效应使旋挖机在弯道、横向(坡道)施工时不能正常工作,发生向坡下滑移的现象使旋挖钻机的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
上一篇:旋挖钻机桅杆的结构及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