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钻机(旋挖机)液压油进水怎么办?
旋挖钻机液压油进水是操作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液压油进水后,会使液压油呈白浊乳化状态,为防止钻机造成更大的损失,必须对旋挖钻机液压系统进行清理并更换液压油。
液压油进水带来的危害:
(1)液压油进水后,会降低液压油的粘度,导致液压油升温过快,钻机缓慢无力,旋挖钻机工作效率下降,严重的还会有旋挖钻机钻不进地层的现象发生。
(2)液压油进水之后,导致液压油氧化变质,会产生水气泡,使液压油的润滑性能变差并且会产生气蚀。当液压油混入一定量的水分,会使液压油呈乳白色黏稠状。这种白浊的乳化油进入液压系统内部,不仅使液压元件内部生锈,同时降低其润滑性能,使零件的磨损加剧,系统的效率降低。
(3)水污染物和氧化生成物,将会成为进一步氧化的催化剂,最终结果会造成液压元件卡死或堵塞,引起液压阀操作系统失控、冷却器效率降低、配油管堵塞、滤油器堵塞等一系列故障。
(4)液压油进水会使液压系统的铁系金属生锈,剥落的铁锈在液压系统管道和液压元件内流动,蔓延扩散下去,将导致整个系统内部生锈,生产更多的氧化物和剥落铁锈,最终导致旋挖机液压系统无法工作。
(5)水与油中的硫、氯、某些添加剂作用产生硫酸、盐酸、沉淀和胶质等污染物,使液压元件的磨损磨蚀加剧,加速油的恶化,甚至会产生很多油泥。
明白了液压油进水的危害后,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液压油进水的原因:
(1)旋挖机暴露在雨雪天气中,油箱密封不严或液压油箱盖为简单旋装形式,没有防护锁保护,导致液压油箱进水。
(2)通过液压油缸活塞杆密封不严密处进入系统的潮湿空气凝聚成水珠。
(3)在湿热的气候下,油箱呼吸而带入。
(4)热交换器、冷却器密封损坏或冷却管破裂使水漏入油中。
(5)液压油生产工艺中带来的水分没能有效去除。
(6)油品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冷却的水蒸汽、雨水或其他水污染源的侵入。
液压油进水后的处理方法:
(1)静置
静置方法仅适用于没有出现过乳化现象的液压油。因为油的比重比水的比重轻,因此,液压油进水后,水会逐渐沉淀于油箱的底部。正确的做法是旋挖机停止工作,让液压油静置数小时,让水有足够的时间沉淀。然后,打开油箱底部的泄放阀,把沉淀的水放掉即可。如果油箱温度较低,可以将油温加热,最高不要超过70℃,这样有助于油水分离。
(2)油、水分离法
为了节约成本也可采用油、水分离法清除液压系统内水分。油、水分离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①准备几个干净的盛油桶、1个干净盛瓢、2个煤气灶头、2个煤气罐(加满煤气)、2个干净且无锈迹的铁皮桶、1个温度计和若干不带绒毛的棉布。
②从主泵吸油管处一次放出系统内绝大部分污染变质的液压油,分别倒进2个铁皮桶内进行加热(分装2桶是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待油桶内变质油温升至80~85℃时,关掉火焰,让变质的油慢慢冷却。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油、水会自动分离(油在上、水在下)。
当温度下降到60~70℃时,先用盛瓢轻轻地将上部五分之四变质油舀出加入系统内,再将剩余的1/5的油水混合物倒出来存放,最后将加热桶用棉布擦干待后续使用。
③启动旋挖钻机做复合动作,让液压油温升高到50℃,每个动作不得少于50次,时间不少于30min。做完复合动作后,再将系统内的油全部放出来,倒进加热桶内进行加热。按步骤2和3的方法继续进行复合动作,且往复循环5次以上。注意循环过程中要补充新油液进入系统。
④做完最后1次循环动作,放平旋挖机,将所有的液压油缸完全缩回,使液压缸、管路内液压油最大限度流回到油箱。将机器熄火后放出液压油箱、液压缸、行走马达、管路及附件内的油液。
油水分离效果
连接各管路接头,加入先前放出的液压油量到出厂标准。启动旋挖机待油温达到55℃,让机器运行1h,观察油液呈淡黄色、色泽清亮。
继续使用10h后再次观察油液,未发现其有变质现象,油液色泽依然清亮,说明油液已经基本正常。
随后对该机进行跟踪,未发现油液再次变质。至此,该机油液变质问题已彻底解决,也证明在有限的条件下,此油、水分离法行之有效。
(3)更换液压油
液压油液污染特别严重的可以将液压油全部更换。把被水污染的油放干净后,加入新的液压油至油泵可以循环的最低油位,启动油泵使其循环。并不断进行液压系统的各种动作,使困在旋挖钻机零部件内的没能放掉的含水分的油流回到油箱。然后再将油箱排放干净,换上新的工作油。这样液压油进水的问题彻底得以解决。
上一篇:旋挖钻机钻杆的工作原理和功能